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班夏哈正向心理學08 --- 感恩! Positive Psychology 08 --- Appreciation!

 ”如果星星每千年閃爍一次,我們都會仰視讚美這個世界的美麗。但是因為它每天都在閃爍,所以我們把它視為理所當然” 。
“If the stars would shine once in a thousand years, we would all look up and praise the glory of this world. But because they shine every day, we take them for granted.”

--- 愛默生  ---

對於事情的認知,我們有二個選擇 : 我們可以做一個benefit-finder積極者也可以選擇做一個fault-finder消極者。積極者專注於成功的事物,專注在光明的事物,在烏雲籠罩中找到一絲絲光明;相反地消極者是總是專注不成功的事情上。我們通常是介於二個極端中間,要訓練自己有意識地往積極者的一端移動,因為根據研究,長遠來說,積極者較快樂、較健康、也活得較久。

美國心理學者 Dr. Danner以180位修女作為研究對象,修女寫的簡短自傳為研究材料,並追蹤長達五、六十年,來探討快樂和長壽之間的關係。修女們過的生活是有規律且與世隔絕的,相同的飲食且不抽煙、不喝酒,並擁有相同社經地位及醫療照顧,然而扣除這些會影響壽命的可能變項後,修女們的壽命卻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研究發現,在自傳中使用「非常愉快」、「很開心期待」等正向字眼的修女,比在自傳中找不到一絲正向字眼的修女普遍活的久,也較少得到中風、心血管等疾病。這個結果看起來,快樂正向的修女應該也會是長壽、健康的修女。


修女的研究



可是,如果樂觀者(benefit finder)較快樂,較健康,又活得較久,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是樂觀主義者?" ,原因有二 : 

1. 樂觀者常會被認為是不夠實際,而造成這種現象主要的原因是媒體,我們在媒體上都看到些什麼?仇恨、流血、不幸福、恐怖主義,如果有人說, “我覺得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應該會被認為是個瘋子,腦子不正常了,不切實際,盲目樂觀!看看這世界發生這麼多可怕事情,在這樣一個世界裡,怎麼可能樂觀的起來?怎麼有可能正面? 快樂幸福從何談起?我們隨便拿起報紙頭版都是負面新聞,可是在真實的世界,正面事件甚且佔 90%以上。這些負面事件因為稀少性及聳動性而充斥在嗜血的新聞媒體。而一天到晚被負面新聞轟炸的我們就在大腦形成這是個悲慘的世界的錯誤認知進而更聚焦在負面的事物,搞得自己很不快樂。媒體應該扮演 “眼鏡”的角色,客觀地反應出事實;不幸的是,媒體為了收視率,卻變成 “放大鏡”,而且是故意放大並扭曲負面訊息,讓我們誤以為所報導的就代表了整個世界。


媒體

2. 適應性:我們會適應習以為常的事,驅動我們吸引我們的是不平常的事,是反常而不是常態,因為世界上有很多好事,好事太平常了,我們就習慣了,我們就再也看不到好事,而壞事是一種反常,總能吸引到我們的注意力。為什麼?因為大自然把我們造就成這樣,我們是變化探測器,當有變化發生時,我們的頭腦就馬上專注於變化上。大自然把我們造就這樣是好事,因為它能幫我們脫離險境, 但也因為這樣,我們總是等到失去一些東西或遇到悲慘的事情才會想起原來週邊一直有許多珍貴而幸福的事情。我們對於痛苦的情緒會漸漸習慣並適應,譬如失去至親,遇上天災,我們可以繼續存活下取。但是這個適應性也發生在好的事物上,我們對於家人,對於朋友,對於每天的陽光,對於每餐飯,我們也逐漸習以為常,覺得理所當然,而不再珍惜。


理所當然

我們是否能夠只去適應消極負面的事務而不是對積極正面的事務,因為這樣我們才不會對於我們周遭好的事習以為常。我們總是要等到好的事物離開或不在時,才懂得珍惜。像是健康,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時,我們通常習以為常的,只有到身體出現問題時才會感覺到健康的重要性。我們何時會開始感激人生?通常也是在發生不幸或是失去親人時。我們真的需要等到失去時才能夠學會珍惜嗎?不用,我們只需要將 “感恩” 變成我們的生活習慣之一。因為當我們感恩一件事,我們不會把他視為理所當然。不是像基督徒的餐前感謝禱告,而是在看書前、聽一首歌之前、走路時、跟親人在一起時、聞到花香時,凡此種種我們都心存感恩。感恩之心可以帶給我們最單純的快樂。


感恩


去想想,我們上次是什麼時候打從內心感謝過一個人或是一件事?去想想是什麼時候接受過別人的感激?還記得當時的心情嗎?是不是會產生一股向上的漩渦,讓我們有更愉悅的心情!Brother David Steindl-Rast 的一本書 “關於感激 About Gratitude” 中介紹很好的方法可以培養感激變成我們的第二天性。每天練習去挑選出你最專注的一、兩件事,譬如說每天早晨起來喝咖啡之前,聽一首我們最喜愛的音樂之前,我們發自真誠地感謝。學習去當一位Life Appreciation 生活鑑賞家。要練習天天去感恩周遭視為理所當然的事,透過練習讓他變成一個習慣。但是,我們如何在此不重蹈適應性的覆轍呢?我們要如何維持新鮮感呢?介紹幾個心理學家 Robert Emmons 在他的書 “感謝 Thanks”中所推薦的幾個好方法:

1. Keep a Gratitude Journal 記錄感恩事件
    寫下來,要明確,避免重覆性
    明確性:不要只是謝下你感謝誰或是感謝什麼事情,最好能寫下你感謝誰做了那一件特別     的事。

2. Come to Your Senses 專注在自己的感官知覺上
    對於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觸摸到的表示感謝,就像感謝我們的健康。

3. Watch Your Language 注意我們使用的語言
   我們對他人與對自己的對話內容會創造了我們對於實境的詮釋。如果稍加留意,不難發現      我們自我對話的內容大多是負面的。

4. Go Through the Motions 採取行動
    做那些會幫助我們產生感恩之情的事。
    多跟懂得感恩的人在一起。
    將 “謝謝你” 掛在嘴邊。
    寫感恩的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