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班夏哈正向心理學04 --- 環境能改變人 ! Positive Psychology 04 --- Environment change us!

改變有可能發生嗎?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人空有理想、有熱情、有意願,但是卻無法改變任何既定的事實。心理學界非常有名且耗資龐大的〝勞斯萊斯計劃〞,針對250 位不良青少年給與完成的支持,無論是課後輔導、物質、醫療、心理諮商等等,去對照另外250 位同樣出身貧窮區的不良青少年,追蹤比對近 40 年之久的研究計劃,結果卻顯示給予的支持與資源完全沒有發揮到作用。心理學界看了這樣的研究成果非常沮喪,難道改變真的是天方夜譚嗎?非也,是找錯族群,對象失誤。馬斯洛 Maslow 曾期勉大家應該採用〝曼哈頓計劃〞的思維模式,曼哈頓計劃二次大戰期間,由美國主導的一項研究計劃,主要目的是製造原子彈,是二次大戰盟軍能夠勝利的一項重要軍事工程。當時整個計劃集結了英、美等國與製作原子彈相關的各領域頂極的專家學者們,美國政府給予完全的資源與支持,因此在短短兩年內將原子彈設計出來,得以擊敗日本。


曼哈頓計劃


除了曼哈頓計劃之外,我們也看到 Marva Collins 在貧困區對不良學生們教育上的成果。因此,改變是可期的,重要的是要找出可行的方法。不要小看一已的力量 The Power of ONE,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因為一個人或是一小群人的努力而已。舉個例子,如果我答應每天給你一萬元,但是相對地,第一天你第給我一塊,第二天你在給我二元,第三天四元,按這個計算下去,雙方各給對方30 天,你是否願意這樣跟我交換呢?三十天之後,我會給你三十萬,但是你知道相對地你要給我多少錢嗎?五億三千六百八十萬!嚇一跳吧!還記得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叫做〝把愛傳出去 Pay it forward〞,片中小男孩就是因為要完成老師無心交待的一項功課,要做三件好事幫助三個對象,然後要求接受你幫助的對象也同樣去幫助三個人,無論對象是否之前熟識,也不管幫忙的事情是大是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個小男孩便已經發起了這項〝把愛傳出去 Pay it forward〞的運動 movement。所以,不要小看一己的力量,只要有心,付出行動,你有可能就是改變世界的那一位。


把愛傳出去



所以,改變是可能的。那我們的快樂是否會因為外在環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呢?譬如中了頭彩之後,或是考上最好的大學最想進的科系之後呢?研究指出當我們身旁有好處發生時,我們快樂的程度會上升,這點之前我們在其他文章中也簡述過,但是,無論快樂提升多少百分點,快則一個月,慢則半年或一年,我們的快樂會回到基本線上 ( base line) 。收入改變對於快樂的影響不大,除了非常貧困在饑餓邊緣的遊民,如果你給他五千元,會大大提升他的快樂,除此之外,收入跟快樂之間的關係不大。居住地點呢?我們住在什麼國家,那個城市跟快樂的關聯性也不強。班夏哈甚至大膽的假設居在在高級住宅區與居住在監獄中,快樂程度也不會有所改變。

那麼,我們不禁要好奇問道,如果這一切都不會產生長期的改變,為何我們要費心努力進名校,擠進好公司去為升遷名利爭奪呢?究竟答案是什麼呢?是不是我們該降低我們的期望值?期望太高所以導致失望更大!不是,問題出在我們對錯的事物產生期待,而不是期待高低的關係。我們不該期待好的收入,娶到好的老婆,買到新房或一部新車,我們要調整的是內心的期待值。要調整我們對外在的看法,要調整我們專注的焦點,要調整的是我們該如何去轉化 transformation,而不是外在的訊息 information。

針對人的本性 Human Nature,有兩大學派。有一派認為人性是固化的,無法被改變;另一個學派則是相反的認為人性是可以被引導後改變的。兩派學說有各方的學者與專家,各執己見。到底哪一方是對的呢?班夏哈用〝允許自己做個人  The permission to be human〞來說明,當他開始教授正向心理學的第一年只有六位學生,有一天他在餐廳遇到了其中一位,一起用餐,這個學生跟他說:你要小心喔!不要被我們逮到你不快樂的時刻喔!大家對於正向心理學經常有這類的誤解,大家以為學了正向心理學之後,就會一直停留在高亢愉悅的情緒當中,永遠跟負面情緒絕緣,跟負面情緒說掰掰。這是非常錯誤的誤解。只有兩種人不會經驗負面的情緒,一種是精神病患,另一種是死掉的人。所以,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是人之常情,我們要很高興我們經驗到負面情緒因為這表示我們既不是精神病也不是死人。我們要給自己體驗痛苦、焦慮、不安、恐懼這些負面情緒的自由,因為這些負面情緒的經驗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個人,是個活生生的人。從這一點來看,人性是固化的這個學派是對的,有些事我們是永遠無法改變它。去看看一個嬰兒,他可以完成毫無隱藏的表露自己的情緒高低起伏,我們認為這完全正常。但是當我們成人後,情況卻有了大翻轉,我們變得在乎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我們不再敢表露情緒的喜怒哀樂,我們要求自己永遠表持光鮮亮麗的表象,不允許自己顯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孤獨的一面,因為我們太過在意別人的眼光。這不是要你在任何人面前都一覽無遺的表露自己的情緒,而是對家人或是摯友,最重要的對自己,要能做到無條件的接納 unconditional acceptance。




無條件的接納指的是接納人有各種情緒,我們不必否認也無須隱藏。但是在心理學層面有三個層次:

A : Afftection 情感,指的是我們各種情緒。
B : Behavior 行為,指的是我們所作所為。
C : Cognition 認知,指的是我們思想。

無條件的接納是指接納我們的情緒,接納我們會感覺到恐懼、憤怒、悲傷這些不同的情緒,但是並不表示我們接納因為我們憤怒後所產生的行為,行為面牽涉到道德議題。也不表示我們接納那樣的思維,毫無限制的不斷思索同樣的事件無法切割。所以正向心理學不是要大家只接受美好正面的情緒,我們目標是要將偏移的天平,那個 21 : 1 的比率稍做調整而已。所以學習正向心理學並不意味著這輩子從此不再經驗負面的情緒,學習正向心理學是強化了我們心理免疫力,所以不表示我們未來不會再生病,而是生病的機率會因而降低,同時萬一生病了,我們會復原的更快速。而當我們能夠接納我們身為人的這個事實,接納我們的全部,我們心理免疫力也同時加強了。同時別忘了提醒自己,也要接納別人也是個人的這個事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