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班夏哈正向心理學03 ---快樂是一種隨機現象嗎? Positive Psychology 03--- Happiness is a stochastic phenomenon?

班夏哈在第三堂課的前半堂課中,重申為何正向心理學必須獨立成為一門學科?而不是僅是依附在其他學科中做些零星的研究。因為自從心理學在一百多年前被正名並且從哲學領域中獨立出來之後,絕大部份的心力都是用在探討如何幫助心理不健全的問題及病患們,期許能夠從心理治療中讓患者恢復自信,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這比率高達 21:1,不是 10:1,更不是5:1。我們不是說這個族群的人不需要關懷,而是這比率需要稍加調整,以維持一個合理的平衡。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算數加以說明。這些心理不適的症狀就像是負的分數,當我們努力將疾病治癒之後,最多也是回到 0 分而已,不會讓我們變成正的分數。所謂正的分數是指我們身、心、靈各層面的健康是必須靠我們去努力經營、培育、灌溉才可以獲取,這是從零開始的一段旅程。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就是最低分 ─ 零分,如果我們付出心力去做就會從零分開始攀升。這也是在 1980年代由 Aaron Antonosky 所倡導的〝健康本源學 Salutogenesis〞的精髓所在,我們要將心力用在探討健康的本源,要怎麼做才會健康,而不是去探討要怎麼做才能讓病情好轉。所以,生病要找醫生,因為醫生可以幫你把病治好;但是,健康得靠自己,唯有自己的努力才能有健康的身心靈。


健康本源學

這段英文是這麼講的:We are sick because we are ill. 我們身體不適是因為我們患了某種疾病。通常一般人會認為:If we take away the illness, we will become healthy. 如果將這些病痛解除,我們自然而然就能恢復健康。這樣的觀念是錯的,我們治好疾病之後只是回到零分 (疾病讓我們產生負的分數),要產生正的分數必須做更多,而不僅是吃藥、打針、開刀或住院而已。這個概念運用在心理學上就萌起了正向心理學的發展。我們不僅僅是要消除焦慮、憤怒、憂鬱、精神分裂等病症,單純治療這些並不會讓人快樂、幸福的。要快樂、幸福,我們必須要重視我們的強項與長處,並且隨時灌溉施肥且提供充足的日照,讓他們得以茁壯成長,不至於枯萎,唯有這樣有意識的經營長處與美德,找到生命的意義培養出對生命的信心,我們才能發揮潛能,才能活出快樂的人生。

班夏哈舉了兩個例子補充說明。第一個是延用心理學家 Nathaniel Branden 所提出的〝心理免疫系統 Psychological Immune System〞來說明正向心理學的學習就等同提昇了心理免疫力,心理素質高的人不只過的快樂,同時遇上挫折困難的調適能力也強,不容易被生命中一定會發生的風風雨與擊潰。另一個例子是汽車的引擎:如果車子的引擎較小,當遇上陡峭山路時,很容易就無法行駛。這兩點也是前一堂課所介紹到的韌性 Resilience 的概念。


免疫系統




接著班夏哈再次強調讓正向心理學通俗化的使命!心理學不應只是關在象牙塔中的學術研究,與俗世無染,或是自命清高不想沾染紅塵這麼污穢的產物;也難道經常有人垢病心理學的實用性,就是因此他不夠親民。正向心理學正可以建築起象牙塔與普羅百姓的橋樑,將學術理論運用在實務上,才可以讓每個學習心理學領域的學生或老師們,強化他們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熱情,將意願 good will 結合理想 idealistic,成為務實的理想主義者。這世界永遠都是因為理想主義的熱情而變得更加美好,但是空有理想是不足以成事的,還需要務實。這也成為學習正向心理學的一個目標。

〝改變〞!我們要堅信改變是可能的。就像 Marva Collins 相信在貧困區就讀的孩子不是一定就會變壞,她依舊能夠看到每個孩子的長處與潛能,並懂得如何去激勵他們激發他們,而不是放棄他們,覺得他們不可能改變。我們在前面所介紹過的雙包胎研究的報告,在此被班夏哈引用來說明改變的可能性這件事。雙胞胎的報告主題就叫:〝快樂是種隨機的現象Happiness is a stochastic phenomenon〞。當主導雙胞胎研究的兩位心理學家萊肯(David Lykken)和特立根(Auke Tellegen)被訪問到時,他們說:〝任何人想要擁有更快樂的個性,基本上,就像是希望自己有辦法長高一些一樣不切實際,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快樂與否早已經被你的基因決定了。〞這段話轟動一時!但是,想想如果這是真的,這世界有多黑白呀!想像一下一個才 8 歲的小女孩,生性內向又生活困苦,讓她小小年紀體驗人生各種挑戰與挫敗,這女孩很不快樂。假設不幸她正好看到這篇報導,她會怎麼想呢?她應該是覺得她這輩子沒指望了吧!也許還會變得更加憂鬱也不一定呢!


雙胞胎研究

那麼,改變究竟有沒有可能呢?沒錯,雙胞胎的研究讓我們明白基因的主導性與重要性。大部份的雙胞胎雖然多年分隔兩地被不同雙親撫養成人,他們竟然愛上取相同名字的女孩,甚且將孩子取了相同的名字。但是,還是有不同的結果吧。就如同一個常講的笑話,你有可能在平均十吋的水池遭滅頂,因為雖說平均十吋,但有可能正好有一處深及十尺。所以,我們不僅不要去注意那些不好的,我們甚且不要去看重那個平均一般標準的,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與精力,致力於研究那群最頂尖優秀的,像是最健康的人,或是最成功的人等,將他們之所以成功、快樂、健康的方法找出來並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受惠,如此才有可能讓平均數提升。如果想要讓一般大眾改變,去研究一般大眾是幫助不大的,要瞭解如何經營兩性關係,我們不需要去知道一般社會大眾的兩性關係是怎麼經營的,想像就會知道,我們反而應該去研究感情最好的。

總結,改變雖然是困難的,但是改變是有可能的。主要有三個步驟,首先去瞭解那些是行的通的,第二是去研究並且效法那些最優秀的,最後就是付諸行動,讓改變真正的發生在你我,在我們家人,在社會,在這地球上。要謹記,這點也是我們學習正向心理學的不變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