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班夏哈的正向心理學01,什麼是正向心理學 ! Tal Ben Shahar ‘s Positive Psychology -1,What’s Positive Psychology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 老子
Knowledge is about informationWisdom is about transformation

從本章開始,我們要開講 Tal Ben Shahar 在哈佛大學所講授的正向心理學課程的內容,共十篇。附有中文字幕班夏哈在哈佛大學教授最後一次的上課內容網址也會一併提供給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自行參考。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靈導師---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PhD.) 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班夏哈在哈佛大學教授「Positive Psychology正向心理學」,2002年班夏哈開課的第一年,只有八位學生選修,兩個人退選,只剩6學生上課。但是三年後選課人數超過一千四百人,超過了王牌課程《經濟學導論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塔爾班夏哈共有五本著作,在台灣由天下雜誌出版了其中的兩本《幸福的魔法》《更快樂》。

班夏哈

因為大學時代個人的不快樂,讓班夏哈開始投入研究「如何可以更快樂?」。大多數的人以為只要達到某個未來的目標,譬如考上哈佛大學、獲得終身教職、賺到足夠的鈔票,就可以「永遠」獲得快樂,事實上卻不盡然如此。在正向心理學領域中,他整理出許多具體的研究結論,可以幫助自己變得快樂,因此也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並練習實踐。班夏哈在 2010 年離開哈佛大學,回到家鄉以色列的賀茲利亞學院創立梅堤夫中心(Maytiv Center),以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和發現為基礎,發展幼兒園到中學老師的師訓課程。因為班夏哈發現,科技和都會型態的經濟發展環境,讓下一代孩子憂鬱的比率愈來愈高,學習「快樂」必須愈早開始。




在第一堂課中,班夏哈破題什麼叫  正向心理學以及正向心理學發展的背景。 對很多人而言,正向心理學是人本心理學的產物。人本心理學反對第一勢力的行為學派,不認同人僅僅是全部行為的總合,人除了行為面之外,還應該包含精神層面、靈魂層次。人本學派也反對第二勢力的精神動力學派,認為人不該僅重視潛意識分析,注重人性黑暗面,而更應重視人的本質面,給予人更多的自尊與自由的認同。人本心理學重視的議題包括快樂、幸福、樂觀、善良、道德、美德、愛、兩性關係、巔峰經驗、自我實現與同理心等等理念。然而由於缺乏嚴謹的研究方法,在學術界的影響較小,在坊間的自學工作坊反而相對更多用到人本心理學的理念,所以導致到目前為止,學術單位甚少開設人本心理學課程。但是人本心理學家們還是對於後來興起的正向心理學帶來甚多影響。

首先班夏哈介紹了屬於祖父母級的人物。像Rolle May 羅洛梅、Carl Rogers 卡爾羅傑斯、還有頂頂有名的 Abraham Maslow 馬斯洛等可算是這類影響力人物。1954年馬斯洛擔任美國心理學會會長時還寫出一篇文章,主題便是 邁向正向心理學之路 Toward a Positive Psychology”Karen Horney 可以算是祖母級的心理學家,Horney 原來是個精神動力學派,她也同樣感覺到心理學應該回歸到研究人性本質善良的一面。另外還有 Arron Antonovsky 1970年代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叫做 健康本源學 Salutogenesis”,強調我們應該研究健康的本質而不僅去研究病理的本質,這也是預防醫學的起源,在當時是全新的概念。

接著介紹正向心理學之父的心理學家們:1998年由當時任美國心理學協會主席的 Martin Seligman 開創了正向心理學,Seligman提出兩項任務:第一是要將學院派的心理學通俗化,建立起學術象牙塔與普羅大眾間的橋樑;其二為引進正向心理學各個面向的應用,讓心理學不僅是門知識學科,更可以造福社會與人群。而早於1998年,Ellen Langer 就嘗試將人本心理學與嚴謹的量化研究結合在一起。



班夏哈強調正向心理學的學習不僅僅只是知識或是信息 information的學習與吸收,而更應重視轉化 transformation的概念。於此他又介紹 Robert Kegan 所提出的 transform 的意念,transform 可以分為兩個英文單字;trans form,意即改變乘載的容器。班夏哈認為心理學不應只是信息 information 的傳遞,而是在傳遞後的改變與轉換,他強調他不希望學生上完他的課僅覺得他的課很好,他希望學生們因而改變了自我。班夏哈用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的故事做例子,大衛雕像是米開朗基羅最偉大的代表作之一。當人家問米開朗基羅他是如何能夠雕出大衛這樣的偉大作品時,當年年僅二十六歲的米開朗基羅說:「大衛已經在裡面了,我只要把多餘的部份去掉就可以了」!班夏哈表示,我們每個人好的本質早就存在內心,我們只需要努力將社會、文化所封塵的枷鎖去掉就可以展現美好的本質。


大衛


班夏哈強調人要活得快樂,既沒有神祕的公式,也沒有所謂「五個簡單的步驟」就可以採行,每個人一生當中難免都要忍受一些痛苦的煎熬,除了學習接受負面的情緒,「快樂,其實需要不斷的練習」。一個人如果能了解快樂的本質,懂得正面思考和感恩,改變對自己的提問,並且逐步落實變成日常生活的習慣,大多數人其實可以活得更快樂。

很多人常會自問「我快樂嗎?」或者問別人「你快樂嗎?」這種只能二選一的是非題,常讓我們不知不覺落入思考的死胡同。與其問自己快不快樂,不如改變提問的方式,問自己「怎麼做才能活得更快樂?」塔爾班夏哈說:「追求快樂是個持續進行的過程,只有無限連續的點而沒有某個定點。今天的我活得比五年前快樂,但願五年後的我又比今天更快樂。把注意力放在能使我們更快樂的做法上,不只幫助別人活得更快樂,也將『活得更快樂』列為自己終身努力的目標。」

從今天起,讓我們也跟哈佛的學生一樣,一起倘佯在班夏哈的正向心理學課堂的薰陶中吧!


以下聯結便是 Dr. Ben Shahar 講課內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