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我的快樂我主導! Happiness, it’s up to ME!


Change what you do instead of what you have
改變你所做的事,而不是去改變你所擁有的!
每個人的快樂主要由三項因素主導,先天的基因、環境、以及我們的行為!這三項又各佔50/10/40 的比例。對於這項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Sonja Lyubomirsky 博士所著:"The how of Happiness 快樂方法論"一書中的詳細闡述。


快樂方法論
假設春嬌與志明兩個人天生就擁有不同的個性;春嬌比較容易就滿心歡喜;而志明則是喜怒不形於色,對於外界形形色色的刺激反應不是很靈敏那種個性。所以,我們可以說,春嬌與志明對於快樂的基本線(based line)不同,春嬌比較高:而志明比較低;在每天各類事件的發生之後,春嬌與志明的快樂程度也會隨之改變,高高低低有所起伏,但是,終究會回歸到基本線。如下圖所示,所以我們說,先天的基因對於我們是否擁有快樂的個性影響是很強地(strong)。





因此,春嬌或是志明有可能變得更快樂嗎?他們有可能將他們的基本線提升嗎?


一般人馬上聯想到的答案,是只要改變外在的條件,基本線就會跟著提高了。外在的條件最容易聯想到的是:物質條件,一旦他們變得更有錢,更有名,或者是更有權力,他們肯定會更快樂!外在條件還包括年齡、種族、學識、居住的環境、婚姻的狀況、健康情形等等;最常被大家掛在嘴邊的例子應該是每期的彩券,只要我中了這期的威力彩30億,我將會是世上最快樂的人啦!沒錯,就像先前講的外在環境對於心境的影響還是存在著;但是,研究報告卻有出人意表的結果!


外在不可抗拒的環境因素很多,有好也有壞。好的譬如說:升官、加薪、買新房子、買新車子、結婚、生子、美食、購物等等這些外在的因素都可以為我們帶來快樂;但是,人類的本能中有一個 享樂適應性 -- Hedonic Adaptation”,當我們適應了新的好的外在環境之後,我們便回到基本線上。因此,經常聽到中特透的人還是會回歸到他原本的生活,在上述所舉的好的外在條件中,結婚是一個重要且比較持久的轉變,不難發現週遭親朋好友只要是婚期將近或是新婚宴爾,總是散發出甜蜜的喜悅,但是,研究發現,新婚帶來的快樂雖然維持時間最久,也是將近兩年而已。兩年之後,兩人快樂的基本線又回到原本的基本線上,有趣吧!


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之後又會如何呢?天災人禍總也在不經意的時刻發生了!譬如:離婚、喪偶、親人過世、生病、失業、失能等等也都在身旁隨時可能出現;當遭逢這些不幸事故之時,可想而知,快樂基本線肯定會下滑;得重病下滑的很嚴重,然而影響最大的卻是失能。讓人訝異的事,當人類遇上不幸的事故,快樂線下滑後,雖然經過時日的調適之後,身心創傷有可能會平復,但是,很難回到原本基本線的水平!

聽起來讓人很悲觀,如果發生好事,好心情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我們很快就適應了新的好的外在環境;然而,不幸碰上不好的事情,壞的心情卻驅之不散!因此,對於快樂這件事而言,有沒有任何策略或是方法可以產生向上的循環,讓快樂有提升的空間呢?如果沒有的話,人生還蠻黑白無望地。

好消息出現在那40%中!我的快樂基本上還是由我主導地!單單這麼一個簡單的想法,就可以帶給我們無窮的希望!在後面的討論中,你將會意外地發現 主控權這個想法會帶給人無盡的想像空間與自主的自由。

由我的什麼來主導呢?不是我口袋的深淺、不是我長的美醜、更不是我學歷的高低;而是由我的行為來主導!

Change what you do instead of what you have
去改變你所做的事,而不是去改變你的外在的環境!

那麼,該去做些什麼事呢?以下有幾個原則可以參考:

1.    For interest not for pressure出於興趣而非壓力!
      回到剛剛所講的主控權,如果同一件事,你是出於自己所好、興趣去       做跟是被逼去做的,快樂的程度是天壤之別。譬如,彈鋼琴,你是自己很喜歡音樂所以去       學彈琴?還是被父母親逼的去學彈琴?不用我講,你自己知道結果。譬如,大學唸的科系       或是日後找工作,是基於自己的興趣天份還是只是去迎合社會的期待與規範?不要告訴           我,你不知道你的志趣與性向?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快樂,這是你第一個功課 --- 去找出自己     的天份與興趣!

2.    Vary what you do!改變做的方式!
縱使是有興趣的事會讓我們提升我們的快樂基本線,但是,因為人類的共通性,享樂適應性使然,我們很快就適應並且回到原點!因此,要懂得經常改變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方式;譬如,不要一直彈奏貝多芬的月光曲,要換不同曲目;攝影,不要一直拍相同主題,拍拍風光之後要拍人像,拍完人像之後可以嘗試夜景長曝;婚姻怎麼辦呢?不能沒事換伴侶吧!不需要換伴侶,只需要改變跟配偶做的事,去不同餐廳吃飯,培養不同興趣,交不同朋友;總之,如果配料與材料一樣,就改變烹飪的方式!

3.    Intrinsic not extrinsic goals, 訂定心靈目標而非物質目標!
心靈目標包括:幫助他人、自我成長、建立人跟人之間的關係與交流等等;物質目標應該很淺顯易懂:賺更多的錢、地位、外表、名聲等等!很多人對訂定目標這件事覺得反感,也有一些人對於訂定目標則是完全無感,完全不知訂定目標是怎麼回事。目標是時光機的導航器,目標幫助我們到達我們想要去的地點;沒有目標的人如大海上的飄流木,海流跟天候決定了飄流木的去處。我們提過 主控性對快樂的影響力,訂定目標讓我們對於我們的人生腳本有了主控性,也相對增添了意義感。(意義感這個概念以後再談,對人生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性)。

4.     Authentic Self,真我的呈現。
我們做的事如果愈能夠幫助我們呈現真我,我們會感到愈加快樂。真我跟假我之分應該不需要我贅述,這不是佛洛伊德所講的意識與淺意識或是無意識之分的本我、自我與超我那麼複雜。夜深人靜,當你一人獨處時,不用帶上任何身份的枷鎖,沒有任何社會規範的束縛,那時的你就是非常接近真正的你;很有趣的事,當我們做的事愈能表現真我,我們會感到無比地輕鬆與安逸!但是,這一點不容易做到,畢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職場工作的我們非常難用真我處世,因為我們擔心受到威脅與傷害!

5.    Time-balanced life,全方位平衡的生活。
全方位平衡的生活不是指每件事都要做到或是做好,而是要謹記大腦 享樂適應性的特質,一天當中,不要一直重覆做同樣的一件事,邊際效率會遞減地,美食一直吃也會無味,就算熱戀中的情人,成天膩在一起也會生厭。要懂得分配自己的生活,讓它多樣性、豐富性。

明白這些簡單的原則後,有沒有如釋重負之感?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商業化社會後,媒體與廣告的渲染之下,很容易被誤導,以為擁有某些物質上的東西才會快樂。當然,商業有商業的目的,也不能全怪罪於他人!很高興的事,快樂這件事沒有想像中困難,不用豪宅更無需名利。我的快樂由我主導,只看我要或不要!

下一篇,我們要進到一個新的領域!我們要來探討一下,情緒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身上是什麼機制讓我們產生快樂、生氣、恐懼、憂鬱的感覺?

1 則留言:

  1. <>
    對於文中所提的核心觀點:
    人類快樂因子有40%是由自己所主導,古大師寫到>>>
    Change what you do instead of what you have!
    去改變你所做的事,而不是去改變你的外在的環境,
    講的真是太好了!我個人將前面那一句話改為:
    去改變你做事的方式,而不是去改變你的外在環境!
    不知古大師認為是否合宜?
    其次,古大師提到的五個主導快樂的方式,我個人覺得第四點:真實的自我呈現以及第五點:全方位平衡生活這兩點,似乎難度比較高,在這兩點應該要下功夫多做功課!
    最後,小弟有一個小疑問,DR.Sonja Lyubomirsky 所強調的基本線(based line)理論,他的前提是否為一個正常的人類大腦?就生理層面來看,每個人的大腦對於快樂情緒的認知,分泌應該是有很多不同的!這本書裡面有提到這樣的看法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