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眼見難為憑”,再談視覺! “To see is to believe” OR “To believe is to see”!

我們的一生,是透過五種感官知覺對應外在紅塵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各類主觀情緒與反應交織而成的故事。我們對於外界,甚至是對於自己的基本認識都是透過五種感官知覺所形成的。視覺在這五種感官中又佔最重要的一環,視覺佔了近 60%的比重,我們對外界的接觸主要來自我們雙眼所看到的世界。


每天起床一睜開眼,外界的訊息就開始源源不斷透過眼睛進入大腦。藉由眼睛接收到的資訊,讓我們知道身在何處,得以尋找食物或避開危險及障礙,同時,眼睛也是知識學習與經驗累積的主要資訊來源。眼睛擔負了生存與學習的重要任務,它負責將外界視覺訊息傳遞至大腦,同時也接受大腦的控制來轉動,因此眼睛所展現有關知覺、認知及動作之間的三角關係,向來是科學家極有興趣的研究主題。

視覺
前一篇,我們曾介紹過,光波是種物理波動,人類眼睛所能接受到的光波範圍,僅佔整個光波中非常小的一部份,貓與狗跟我們能接收到的光波不一樣,我們家裡養的寵物,他們所看到的世界跟我們看到的世界長得不太一樣。而且,眼睛僅僅負責接收可見光,真正讓我們看見物體則是靠大腦枕葉的分析與解讀,而這個分析與解讀的過程極為繁雜,我們雙眼以 1/30 秒的速度快速輸送光波到枕葉,我們幾乎是在即時間,變分辨出我們面前所站的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搭的公車,我們喜歡的食物等等訊息。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視覺,有著很多我們不瞭解的奧妙之處。


凝視點 eye fixation point

眼睛雖然是功能最強大的相機,但是,眼睛的構造跟相機有許多差異之處。首先,就是我們的接收光線的瞳孔與眼睛後方的視網膜是弧形的,而不是跟相機一樣是平面的。因此,光線進入眼睛後,只有小區域會成一直線射入視網膜,其餘會產生折線,而有了角度。這條直線所看到的就稱為 “凝視點 eye fixation point”。無論是近視、遠視或是眼力很好的人,我們看物體時,只有凝視點區塊的物體是準焦的,看的清楚,旁邊的物體基本上都是模糊的;這就像是攝影中大光圈所產生的散景的效果一樣。很神奇吧!但是,你肯定不會相信,因為你看到的世界卻十分清晰,就像是小光圈所拍出的照片,從各角度看都很清楚。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斷在移動我們的雙眼,所以,我們想看的物體都在凝視點中。你可以自己做個實驗,我們現在專心只看著前面某個物體,眼球不要移動,然後用眼睛的餘光去看對焦點以外的東西,是不是很模糊啊!我們都一直以為我們面前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看的很清楚,其實不然。我們只會看清楚我們注意看的那一點。因此,證人們常說他們何時何地看到什麼東西,這點除了以 “記憶”的角度來看,是不可靠之外,從視覺的觀點而言,也很難採信,除非他有意識地看清,否則模糊的非焦點物體,非常容易誤認。


凝視點

由於視網膜生理構造上的限制,使得眼睛凝視在一張圖片的某個位置時,只有凝視點附近一小塊區域的影像能在視網膜被看清楚,其餘大部份的區域是看不清楚的。因此,為了看清楚更大的範圍,眼球必須不斷轉動,凝視各個位置,以取得每個位置清楚的視覺資訊,而這些在不同凝視點上看到的影像,就如同一片片的拼圖,最後由大腦負責拼湊出一張完整的圖像;同樣的,當我們想看清楚某個位置,大腦就會命令眼睛將視線轉動到該位置上,以獲得視覺上完整的景象。

遠近 distance

因為我們的眼睛就像相機一樣,相機照出來的照片是平面的,為什麼,我們的世界卻是立體的呢?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類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裡,大腦就會利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這也說明了為何大部份的物種都有兩個眼睛,主要的目的就是靠雙眼所產生出的不同影像來製造出三度空間感。除了雙眼外,遠近也靠我們的聽力來輔助,我們的雙耳收到不同遠近的聲波,這些聲波的解讀可以協助視覺辨識物體的遠近,甚至是移動的速度。

雙眼所看的世界


眼見為憑嗎?To see is to believe?

我們為什麼需要這五種感官知覺?人類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這五種感官知覺還繼續存留,肯定有原因。“生存”是唯一不變的選項,人類這種物種為了要繼續存活下來,必須付出代價並且隨時隨處提高警覺力。這五種感官知覺最原始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外界訊息,以便我們做出即時的判斷並且採取必要的行為或是手段,好讓我們能夠在大草原上跟老虎、猛獸們共同生活著。幾百萬年之後,人類隨著文明及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成為萬物之靈,主宰著整個地球,並且準備將觸角伸縮太空中探險。這五種感官知覺最原始的目的已然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提供 “享樂”的管道,我們透過雙眼欣賞世間美好的事務,利用雙耳聆聽優美的旋律,使用味覺與嗅覺品嘗美食佳餚。但是,知覺原始為了讓我們可以順利活下去的功能依然存在。還記得我們講過,負面情緒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要提供緊急且重要的訊息給大腦,好讓大腦做出適當反應。知覺也是一樣,為了存活,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能放過任何一點可能的線索。

我們講了這麼多雙眼的限制,眼睛所提供的資訊其實很有限。要從這些有限的資訊中做出判斷,需要靠其他知覺,如聽覺或是嗅覺的協助。但是,最快的方法就是先假設危險的存在。因此,疑神疑鬼是人類的天性。我們看到有東西在動,我們雖然看不清,卻會先判別這動的東西會危害我們,以確保我們的安全。我們可以看清的範圍與對象都非常有限的限制之下,我們無法相信我們所看見的;我們必須先在大腦中做出假設,我們有可能會看見的。因此,我們選擇性的看,選擇性的看見我們想看見的,並且加以解讀成我們想看見的。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存活,但是,經過時日的轉變再加上早期民智未開,科學缺乏,所以有很多迷信不可考的事證變這樣留存下來。

所以,我們眼睛看不到可見光以外的任何物體,包括鬼魂(如果有的話)。但是,如果你相信有鬼魂,你就會 “以為” 你會看見。

你先相信,你才看的見。因為大腦與眼睛是靠這個原理與順序運用的。

60% 以上外在訊息來自視覺,下一篇要談談錯覺,雙眼所見還真不可靠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